
沈院长致辞 10月22日19:30,由社会发展分院主办的seminar�⑹导�教学师生交流会在五百人礼堂隆重举行。社会发展分院院长沈关宝,副院长李鸥等领导应邀出席。交流会由社会发展分院院长助理李利老师主持。 课堂讨论(seminar)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或“发祥地”,后转意为学校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讨学术。17世纪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大学的教学中应用课堂讨论,具有专题研讨的性质。现代的课堂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seminar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关宝院长首先致辞,他指出广大师生必须深化认识,明确责任,不断地完善工作,还进一步重申了探索真理是seminar交流会的永恒主题。随后,戚干舞和陈飞强老师阐述了本次seminar的设计方法和出发点,提出了本次seminar的四个阶段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场一 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张颖秀、于丽�S等同学先后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实习论文以及他们在实习期间的感受。接着社会发展分院副院长李鸥教授对实习活动做出了评价,他对调查人员认真投入的态度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满意,并强调应以研究对象为主体,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会议最后对“海坡村社会调查”和“三亚城市社区建设调查”活动的参与者和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现场二 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詹利丽 李志成 摄影:李亚光 陈俊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