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无差别的满足中国人的胃,那无疑是火锅;
说到火锅,就肯定跑不了四川。
在这个吃鸳鸯锅都是异端的城市,我即将去做一个异端中的异端。
原因无他,本来可以陪我吃的那个小编没买到机票,我只好做一个异端x2:
一个人吃火锅,还要点鸳鸯锅。
现在我坐在火锅店里,对着锅底思考人生。
几个小时前,我站在“2018校媒精英汇暨全国高校新媒体提升论坛”的领奖台上,为我们领了两个奖。
一个是“中国大学官微百强奖”,
一个是“优秀原创内容奖”。
两个奖都是《中国青年报》组织评选:
“全国百强”是根据WCI大数据评的,通过搜集全国两千多所高校的官方订阅号数据进行排名,取前100名;
“优秀原创内容”是组织专家评的,属于专项奖。
这个系列的奖项我们前年在广州领了一次,去年在舟山领了一次,今年又来了成都。
在广州领奖的时候,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可以和这么多高校在一起交流,探讨,互相学习。
我们也发现,原来“百年老校”的粉丝积累如此容易,动辄几十几百万的校友群,好生叫人羡慕。
去舟山领奖时,我们发现,我们的小伙伴和其他高校在一起合作学习、工作、出任务时表现可以这么好!
置身于一群985、211的小伙伴中时,我们的创意、想法、执行力依然是团队中亮眼的存在。
这一次到成都,和其他高校交流经验时,我们在讨论中,发现了新的情况。
一个亦喜亦忧的情况。
百万校友的高校,他们的粉丝数,可能是三五十万人。
几十万校友的高校,他们的粉丝数,可能是十几万人。
我们呢?三万多校友,两万在校生。
我们的粉丝数,五万七千人。
听到这个情况,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感慨:“你们的人心,怎么那么齐啊?!”
那一瞬间我觉得特别满足。
我们没有用过强制推广、没有买过粉丝、关注和取关都随意;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走传统路线,给自己的定位是“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的大朋友圈”;
我们的小编们都是学生,和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
我们感受着这个学校的种种,我们想给大家带来新鲜的人和事,我们的悲喜和激动和大家完全同步同调。
毕业典礼,我们一身淋得透湿却顾不上换衣服顾不上吃饭先去写稿;
拿到考试安排,自己的考场都来不及看,全员奋战40分钟就全部整理好发出;
给大家送芒果,为了能让新疆的校友收到不坏,寄出前一个一个地选;
送鸡腿,因为系统不支持自动派券,人工手动审核了整整三天……
还有那些为了一篇推送反复修改在电脑前一坐十几个小时,在机场加班在动车上加班,因为手机连不上热点能急得哭出来的事…
当然也有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这是我离北大最近的一次”,“这是不去清华最好的理由”。
说起来,再多努力为的都是一个小小的心愿:“我们希望你们,能更喜欢我们一点。”
这份喜欢,可以是高中阶段的瞩目,可以是入学时的期待,可以是在校期间的陪伴,也可以是毕业后的时时怀念。
不知不觉,
三年了,
五万七千人。
差不多到了我们粉丝最大数的“天花板”。
大环境之下,风起云涌的新媒体平台已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我们的小团队,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开始无比的渴求人才的注入,就像现在,充斥着想吃火锅却找不到搭子的哀伤。
我们想要文案、美编、活动策划及执行、客服管理、技术和短视频达人;
想要QQ空间深度用户和各路网红;
想要谦虚努力,能为了目标百折不挠、行动力超强的合作者…
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能在下一个网络风口中笑立潮头,玩的最cool最好。
在拿到这个奖杯的过程里,我们需要感谢的人很多:
老师、同学、粉丝、所有爱我们支持我们的人。
我们的学院工作群叫做“官微谢谢你”,
因为每个为我们提供线索、丰富素材、整合资源、转发推送的老师们,都让我们感激。
我甚至不想在这篇推送里盘点我们一年写几十万字有几百万阅读量,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数据背后,只有两个词:“相信”或者“喜欢”。
这两个词里包括的感情既有对我们的,也有对学校的。
只有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一切才有坚实的基础;
只有我们尽心尽力,才能对得起你注视的目光。
作为获奖之夜的闲散推送,
今晚,我想要关注我们的你1个赞。
同时,我还想找人吃火锅:
无论你是将入校的萌新,还是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
无论你有什么“超能力”,擅长哪个软件,
只要对我们团队有兴趣,都欢迎把简历、情况介绍或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delphine-l@qq.com,我们会尽快与你联络。
感谢有你,吾已情深,盼君情长。
△文案:等你一起吃火锅的小姐姐
△美编:放了小姐姐鸽子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