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投稿:曹燕娜
人文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14届毕业生
思念如马,自分离,未停蹄。
想念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没想到偶然看到的一个酸甜的微博热搜,让我在学校送芒果第三年、毕业即将第五年、今年送芒果的第二波时,收到了来自母校的情怀,回忆起了一路拼搏的这些年。
于是投稿,你我共勉。
大四上学期,我通过校招顺利进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宁波分公司总经办工作,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建设。
吉利工作两年后,我辞职到魔都开始“海漂”。
上海,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一座只要你有才华、够拼命就能让你大放异彩、得偿所愿的城市。
一年半时间,我任陆家嘴某金融公司总经理助理一职,年薪30万+。
对于步入社会3年余的人而言,我的职位和薪资已明显高于同龄人,可以说得上是小有成就。
但只有我知道,我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决定报考复旦大学中文在职MBA项目-在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备考期间接受培训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同学合影
在复旦光华楼前草坪上召开的“私董夜话”
与备考复旦MBA的同学们一月一聚
(第一排中:曹燕娜)
备考阶段一直保持着工作日上班、周末和节假日学习的状态,全年无休。
不过,一起备考的是各行业的精英,培训指导的是复旦知名的教授,同行交流的是复旦优秀的毕业生。很荣幸和他们做朋友、成为知己,让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开阔眼界。
考试成绩已出,分数线即将公布。
期待2个月后拿到复旦大学MBA的offer,6个月后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在职MBA。
毕业前,我也曾迷茫过未来何去何从,纠结过是遵从内心去考研、还是听父母的去考公务员、还是和大多数一样走向社会找工作。毕业焦虑曾经连续几个月折磨得我难以入眠。直到参加吉利校招被录取后,才觉得停在原地纠结实在没什么用,哪怕走一步看一步也得往前走,于是安心选择到企业上班。
毕业三年,做到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后,我重新思考自己真正热爱的:我喜欢市场营销、喜欢公关传媒、喜欢企业文化、还喜欢给人培训,到底什么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什么是我应该坚持的、什么是我可有可无的,思考了很久,都难以抉择。直到遇到“管理咨询”这个项目,既要求从业者懂得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广告传播、财务会计,又要求从业人员深知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危机公关及投融资常识,能将我感兴趣的领域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让我放弃了金融公司给的百万股权,选择跳槽到现在的公司做管理咨询。目前就任营销咨询总监,年薪50万。
虽然现在离我百万年薪的目标还有距离,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切梦想都不遥远。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尚未毕业的学弟学妹们。
见识决定命运,格局决定选择
海明威说过:“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所以我想说,如果可以的话,年轻不如来北上广深来拼搏一下。
一线城市最大的开支不过房租,毕业回到家乡确实可以节约这笔开支,可能有家人帮忙洗衣做饭,可能依靠父母帮助获得一份工作。
但是这样的工作,一辈子望得到头,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离开港湾。
//////////
选择大于努力,平台成就梦想
在北上广深,你会接近更优秀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一个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一个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一个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人还是那个人,同样的努力,不一样的平台和载体,结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必须要去往好的平台,才有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这需要我们不断精进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要保持不断地学习激情与动力,才会一直进步。谁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为专家,“一万小时定律”的背后,是下了苦功夫不断刻意练习出来的。
我也一样,4年里在上海吃尽苦头,摸爬滚打才能变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我们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人,然后着手制定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分解成子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完成。、
职场上,每五年就是一个轮回,2014-2019年的5年小目标我已初步达成,这是我接下来的“五年计划。
第一年:考出PMP(项目管理资格证书),积极参与复旦大学各项学生活动
第二年:参加谈判官项目,考出国际谈判官证书
第三年:写硕士毕业论文,顺利复旦毕业,考出GMAT(美国商科或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第四年:成功申请复旦-耶鲁交换项目,留美一年,获得耶鲁大学MAM二学位(高端管理学硕士学位)
第五年:申请加入全球顶尖咨询公司top1的“麦肯锡”美国总部工作
感谢母校四年的悉心栽培,感谢人文与传播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感谢曾经帮助过的朋友们,感谢吉利集团在我毕业初两年的培养使我飞速成长。
文案:刘天悦
美编:汤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