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本可以安享晚年之乐,但他依然奋斗在科研的第一战线,凡是他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喜欢他。十年来,他几乎没有过过寒暑假,对他来说实验室就是他的全部。他就是闻福三老师。
闻老师2009年入职星空体育·(China)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曾任理工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副主任。2018年,闻老师调入学生中心担任学业专家指导老师。
小编知道闻老师是从官方公众平台的留言开始的,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一些获奖报道推送的留言区中,留言的都是他带过的学生。
带着种种好奇,我们去采访了这位老师。初见闻老师,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在他的办公室里,他给记者看了学生们的作品,以及各种记录研究过程的资料和影响。谈起学生、谈起研究,他就特别高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那些专利证书和奖杯奖状,更是他珍视的宝贝。
闻老师所指导的团队获得的最新奖项,是今年五月,以波浪能发电装置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的海南省自然科学类的特等奖和科技发明类二等奖。
谈到这个奖项,闻老师说:“获得特等奖出乎我们的预料,其实冲进省赛或获得一、二等奖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了”。
闻老师说,2013年,曾经就以波浪能发电项目在苏州参加过一次全国挑战杯赛,获得了三等奖。但闻老师并没有因此气馁,他认定这是一个好项目。“我们身处海南岛,完全可以依托海洋优势,多做些事情,波浪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我国仅大陆海岸线就有1.8万多千米,海洋可以给大陆、海岛带来丰富的能源。我们也对国外类似项目进行了调研,如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等国家,他们已经做了100多年,目前世界已经有四千多种波浪能发电装置,我们国家只有39种,相对匮乏,在这方面我们是落后的,但是我们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这样,闻老师确定了这个课题,认准了这个目标。
有了目标和基础,他开始招募同学参与到团队中。团队中有自己之前带过的学习成绩优秀且愿意吃苦的同学,有曾经挂过科但是对这项科研充满激情的小伙子,也有对科研充满好奇心、有创新愿望的小女生。他说“我怕很多人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一个需要的意志力和吃苦精神的项目,不能吃苦、不愿虚心学习的同学没法适应,只能被淘汰。”
为了“检测”一下报名的同学,他没有马上带着团队开始钻研这个项目,而是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他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块铁,再给出一个铁锤的模型,让同学们自己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铁锤。看似简单的要求考验了大家的耐心和毅力,直到每个人都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作业后,他才放心地带领大家开始了项目的研发。
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他带领学生对现有的波浪能发电装置进行改进,他和同学们废寝忘食泡在实验室,从装置的图纸设计到零件的制作再到部件的安装,除了标准件是买来的,其他部件大部分是团队自己设计、制作,安装来完成的。
时间过了五年多,很多培养成才的同学毕业了,他就再招募新的同学,就这样一批接一批地传帮带,始终传承着这个团队的工作和精神。“他们大四毕业了我再招募新生填补团队的空缺,我们就这样一边创新做科研项目,一边在创新的过程中培养新生。
“从我这里经过这个项目的训练出去的同学,完全可以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动手能力、画图能力都变强了,除了理论知识,他们还收获到了各种技艺,甚至电工技术、铣工技术、电焊技术、装配技术也都不在话下了。”闻老师笑称一个项目把大家都练成了“多面手”。
每一个创新项目和作品都要经过图纸设计,制作,调试,检验。其中波浪能发电装置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实验室陆地测试,学校泳池测试,深水池测试和实海况测试。每一项测试都要对不同配重下,不同输出负载的发电功率进行详细记录,找出最佳配置参数。
做实海况实验非常关键,每次做下海实验,他们必须在早上八点前在实验室集合,将前一天分解好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分三批装货车往数十公里外的海试点,在海试现场组装好后投入大海,按照预定好的测试方法程序,测得数百项数据和动态曲线图像;完成测试后再将装置拆解,分三批运回实验室,直到晚上八点后才能全部返回。风浪凶险,暴晒疲劳,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叫累;在科学探索精神的鼓舞下,他们团队勇往直前。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钻研之下,闻老师及其学生团队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当他们历经校级选拔和省级初审,最终从98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捧回特等奖牌,让校旗飘扬在主赛场时的那个瞬间,曾经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报。
精心制作
投放前组装
投放入海测试
面对成绩,同学们也都没有忘记这位兢兢业业给他们提供指导的好老师。
@易文峰
我们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这离不开闻老师对大家的栽培。闻老师从不给自己一天的假期,他办公室的灯永远最后一个灭。加入实验室小组,也教会了我如何从理论变成实际,熟练运用CAXA三维CAD设计制作零件,再根据图纸做出实物图,其中不能有半点马虎。
@文武佳
在每个周五,我们会到学生中心,闻老师会给我们讲解装置的原理,会教我们很多知识,比如说CAXA软件的使用,还会布置作业,画机构图。每次我们完成作业之后,老师还会批改,打分,标出不足之处。闻老师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他不仅学识广,经验足,还会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知识要点,他为这次的项目做足了准备,带领我们整个团队取得了好成绩。同时,我很感谢闻老师给我们这么多的帮助,感谢他的辛勤付出,在以后我也会继续努力。
@肖扬
从我们开始安装设备时闻老师就一直指导我们完善设备,可以说时一步都没有离开过,为我们的设备安装以及数据测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这里也十分的感谢闻老师对我们团队的培养。
@梁律
闻老师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是依然奋斗在科研的第一战线,这是我们很多人都值得敬佩的。闻老师从一个螺丝一个螺帽,还有一张张设计图开始,带着我们一步一步的完成了装置项目的制作。在这期间,我们学会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唐大妹
这一切的收获离不开闻老师的悉心教导。每当在实验室时,老师不舍昼夜地给我们讲解理论,然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总是以一个爷爷的身份给予深切的关怀。和蔼可亲的他却从未给自己放过一个假。即使是过年。每天工作到最晚。七十岁的老教授,怀着对学术研究的激情,热衷于实验室研究。那种执着与冷静值得大家学习。
面对同学们诚恳的赞誉,闻老师也有话说:“我看到同学们一届届成长,学校也越变越强,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去。见证学校的发展,也见证我们的年轻人成长成才。”
文案:缑立荣
美编:汤 杰